近日,我校青年教师吕营博士联合厦门大学等单位在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成果以“Synergistic Energy Transfer and Electron‐Capture Competition for Giant Enhancement of Red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in LiYGeO4:Mn2+ via Bi3+ Doping”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4年影响因子为19)。
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具有在移除激发光源后持续发光的特性在信息加密、防伪、X 射线成像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普遍存在发光效率低、化学稳定性差等问题。该研究通过在结构稳定的锗酸盐体系LiYGeO4:Mn2+中通过引入Bi3+共掺杂,实现了红色长余辉发光强度的巨大提升。提出的协同能量转移和电子俘获竞争的新机制,大幅提升了Mn2+的长余辉发光性能,为设计高效稳定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2102175),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242BAB20029和20252BAC240178)及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号202408360168)等项目资助。(文/图 甘露 责任编辑 潘旭 张惠)
论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511845